导语
2025年3月18日至20日,中国(苏州)创新药物医学大会暨2025 CMAC年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本次大会以“凝医学新知 聚创新之力”为主题,汇聚了药监部门、临床专家、研究机构、申办方及服务供应商等全产业链代表,共同探索创新药物研发的生态构建。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精准医学、真实世界研究等前沿技术和应用的深度融合成为大会焦点。
主体
(一)临研数据直采:从多源融合到合规应用
3月18日,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贺奇博士应全球化临床研究机构Caidya康缔亚邀请,发表了《基于“直采”的临研数据服务》主题演讲。
贺奇博士从真实世界数据的政策环境切入,系统阐释了数据直采技术在药物研发、医疗器械、儿童药物及中成药等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他深入解读了临床研究平台的架构设计,涵盖医疗数据标准化、安全合规、智能患者招募、远程监查及统计分析等关键环节,生动展示了如何通过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构建标准化、可溯源的临床研究通用数据模型,为医药企业提供全流程、多维度的合规数据服务。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中,康缔亚数据管理副总裁赵睿哲与贺奇博士就数字化技术在临床研发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前景,与参会药企、供应商代表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临床数据价值最大化的实现路径。


(二)AI落地临床试验:从入排标准到虚拟试验
3月19日的人工智能分论坛上,十余场精彩演讲呈现了AI技术在临床试验中的创新实践。
扬子江药业市场和医学事务负责人谷成明博士开场指出,基于数据和计算的真实世界研究正在重塑临床研究范式。通过多个落地案例,谷博士展示了AI技术在优化入排标准、风险因素识别、临床决策支持、患者分层管理及个体化风险预测等方面的突破性应用。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于善江处长系统回顾了“十三五”至“十五五”期间我国医疗人工智能的战略布局,重点介绍了六大核心领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江旻主任独家披露了全球首个虚拟临床试验的研究数据,提出超算驱动的“数字孪生”技术将实现从“药找病”到“病找药”的范式转变,通过早期探索有响应患者的机制特征、确定优势适应证、精准富集人群,显著提高研究效率,降低临床试验试错成本。
图灵-达尔文实验室牛钢主任分享了AI赋能的数字孪生技术在罕见病药物研发中的突破性进展。
圣方医药研发副总裁周晓琳则从临床研发的痛点出发,解析了自然语言处理、生成式AI等技术在靶点发现、方案设计等场景的成功应用,这些创新显著提升了患者招募效率和试验完成率。
3月20日的真实世界研究分论坛上,多位专家分享了RWS前沿洞察和实践案例。
扬子江药业谷成明博士系统梳理了真实世界证据(RWE)在监管决策、市场准入等场景的应用图谱,通过合成对照疗效验证、填补卫生经济价值缺口、支持审批、纳入医保等典型案例,展望了RWE在药物研发中的深层价值。
北京人工智能训练基地黄晓丽负责人则分享了医疗数据流通的创新管理模式,以及国家脑健康数据平台的建设经验和场景落地分析。
阿斯利康全球研发总监马晓光深入剖析了疾病登记贯穿药物研发过程的各个场景和应用价值,探讨了疾病登记研究的方法学要求与实际应用的平衡艺术,通过实践案例验证了其在药物研发全流程中的支撑作用。
君实生物于文博总监等从研究设计和数据治理角度,系统总结了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的实施要点和数据处理原则。
赛诺菲谢小平负责人通过海南乐城案例,分享了真实世界研究项目的申报和执行过程,对未来利用现有跨区域平台来提高效率提出了期望。
结语
本届大会通过60余场专业研讨,展现了创新药物研发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以人工智能、真实世界研究为代表的创新技术正在深刻变革药物研发范式。大会为产、学、研、医各方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台,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医药创新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Tags:
转载:感谢您对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网站平台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网站”。
很赞哦! ()